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三十而逃:离开北京是为了更好的追求

发表于2013-06-13

这是一场逃离和留下的博弈。李翔在北京结识的大部分人,都对北京怀有梦想,但又为在北京所面临的压力感到痛苦。想留,未必留得下;想走,却又走不了。他们都被北京梦绑架了,而赎金是一辈子的奋斗。

发表于2013-06-13

小蛮腰以它独特的傲娇之势矗立在珠江边。5月的夜晚,江边依旧清爽,水面上不时驶过霓虹闪烁的“广百号”、“ICBC牡丹卡号”等游船。奔跑了半个小时的李翔大口呼吸着,他有将近三年的时间,没有这样在户外大汗淋漓地运动过。“在北京,我有每周游泳的习惯,”李翔很快补充道,“在室内泳池。”然后他抛出一个“你懂的”的表情。2013年1月,“末日空气”(airpocalypse)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北京的空气中几项最有害的污染物浓度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水平的40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首都国际机场的能见度一度降至5到10米。

发表于2013-06-13

“在北京,很少有视线如此清晰的时刻。”李翔倚靠着江边的栏杆,似乎盯着江中的一艘游船,但望进他的眼中,却搜寻不到什么。“我不觉得两年多的时间可以把北京看透。如果一定要说点什么的话,我觉得北京充满机遇,适合奋斗,但不是一个宜居的城市。部分人在那里的时候都在挣扎,离开了又忍不住怀念。”

发表于2013-06-13

“那时候在很多人,至少在我的很多同学眼里,首都北京就像个戴着面纱的公主,高贵冷艳,到北京去变成一件了不起的事。”第二次去北京,李翔几乎去遍了所有能去的景点,每到一处,就把景点介绍收进书包里,回家就死命地背,那劲头远超默写课文的努力。

发表于2013-06-13

高考以前,李翔接受的是深闺式的教育,只管把书本里的答案背熟。上大学后,可能因为是外国语院校的缘故,李翔也受到一些西方开放性思维的影响,但第一次听北京的的士司机滔滔不绝地议论国家大事,好像刚刚从人民大会堂开完会一样,他惊诧不已:“使用的语言,谈论的话题,都和广州不一样。”

发表于2013-06-13

“我不知道林若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像她之前那样租住隔间的北漂者非常非常多,而大多数的父母都不会像她的那样凭空而出就解决掉一年的租房问题。得知这件事后,我忍不住想,年轻人可能会有梦想,觉得只要奋斗一下,什么都会有的,但现实是很残酷的,有时候你不得不啃老,而如果要牺牲父母未来的经济保障,只为了在北京立足,我无法接受。”

发表于2013-06-13

林若事件只是个引子, 事实上, 李翔“一直都和‘融入北京’这四个字保持距离”,一切和定居北京相关的话题,他都会自动过滤掉,比如户口、房价、买车,甚至比较长期和深入的交友计划。所以李翔不了解也不过问林若的家庭情况,林若从来也只在聚餐时才向李翔哭诉,甚至在李翔离开北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不知情。

发表于2013-06-13

秋天的一场小雨,就能让我的上下班时间从一个钟头窜升至四个钟头!四个钟头,飞机都能从北京飞到东京了,我这厢却还在北四环停车场看二手车车展。每次堵车时,我都会想,如果要评选离开北京的理由的话,高昂的时间成本,一定能进三强。

—— 《逃离北京的100个理由》,任末末

 

发表于2013-06-13

2010年11月的一个半夜,任末末写了博文《逃离北京的100个理由》,不过一个周末,点击率就将近十万。李翔正是那十万人之一。到京时间不到半年,李翔处于最难熬的过渡期,看着博文里列出的离京理由,他心有戚戚焉。

发表于2013-06-13

“大概我多年前就预支了去北京的兴奋感,所以后来工作的压力,独立生活的压力,还有北方严峻的气候和文化差异,让我的神经异常紧绷,危机感再没有停止过。”比如说,明明李翔前两次去北京都活蹦乱跳的,但这次却水土不服,因为痢疾请了一周的病假。同事们羡慕他可以借此休息,但李翔却噩梦连连。梦中,人力资源主管领来一个年龄和他相仿的男生,然后语气冷漠地告诉他,“李翔,这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他是来顶替你的。你收拾东西,明天离开北京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